首页 京剧趣谈

“找两口儿”

字体:16+-

老北京有许多小吃,市民游**市井时,遇到肚子饿,就习惯在小摊儿上“找两口儿”。

这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吃一口儿”?因为并不是真饿,所以吃点儿这个,再品点儿那个,既为充饥,更为了玩儿。除了惠而不费,还能点缀风景。

究竟是谁点缀谁?举几个例子,您自己先琢磨着。

京剧名家王金璐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学戏时,因为家里穷,饿了,大都带着干粮来到前门外“月盛斋”的门口,“就”着那股香风将梆硬的干粮咽下肚子的。“月盛斋”是家百年老店,它做的烧羊肉驰名远近,夏天买主尤其多,买主进门还多带着个空罐子,伙计一见就招呼:“这位爷——您是来点牛的,还是羊的?”因为这店中主要卖两样儿:酱牛肉和烧羊肉。如果您眼睛盯住了烧羊肉,伙计只需再问一下分量就可以下刀子啦。最后,拿鲜荷叶把肉给您包好,再把空罐子拿进柜台,从旁边的一个大缸当中舀进几勺烧羊肉的汤。您把肉和汤拿回家,先把肉改改刀,另外再做些捞面条,晚上在大树底下进餐,那份儿美就甭提了!您吃得美啦,旁边邻居也看得馋(馋其实也是一种美)啦,于是“风景”也就出来啦。

夏天天热,路边有卖酸梅汤的。“来一碗!”听到这声招呼,小贩连忙盛上。主顾稍一品尝,就能喝出是用酸梅“泡”出来的还是“煮”出来的。“泡的”好喝,但不如“煮的”来得快。还要能够喝出甜味的来路:是白糖还是二贡糖?后者才算“正路”。老北京的吃食无论大小,该是什么就得是什么,偷工减料不成,移花接木更不成。顾客尽管再挑剔,只要一进琉璃厂街上的“信远斋”,心里就立时诚惶诚恐了。一进门儿,熟识的小伙计就主动招呼:“爷!您来了!”说着,用那竹子做的小提子,从那青花大瓷瓶里,舀出满满一碗,恭恭敬敬端到您眼前。店铺中正有别的客人说闲话——比如“昨天里梅兰芳梅先生和马连良马先生一块来过,二位大名伶是从琉璃厂画铺出来,一抬头,发现太阳挺毒,于是脚下一拐弯,就进到咱们店来啦。他二位和店里都认识,一边坐在八仙桌边上喝着,一边和东家、伙计聊开了闲篇儿。二位问过店里的生意,随着就谈起自己近来正干什么……”说到这儿,伙计不知不觉也进入了角色,学名伶说话的声儿就如同台上唱戏一样,学他们的动作,当时手上的那把扇子,一会儿变成了马鞭,一会儿变成了刀枪……您听着听着,也就忘记自己是谁了,脑子全让这一番话给勾了去啦。您一准庆幸,一碗酸梅汤值几个钱,却“听”到了两位大名角儿的台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