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城建筑最大的特点是稳定,黄琉璃的紫禁城占据中央,绿琉璃的王府拱卫四周。黄色绿色各安其位,同时又“俯瞰”着四面八方的灰色民宅。老的民宅包含着四合院和大杂院两种样式。用今天的话说,四合院住的是中产阶级,劳动人民多住在大杂院。在昔日的北京,阶级和阶层的差距一目了然,人一旦不同,住房也就相应不同。特定的个人会在瞬间突升突降,但阶层的变异却不会太快,并且在不同的阶层间很少发生对抗。老北京市民一旦有了钱,最流行的办法是置办房产,增加“灰色收入”,俗称“吃瓦片”。有灰色收入的今人,大多藏着掖着。可从前,房主每月都拿着“房(产)折子”挨门挨户、大摇大摆地去收房钱,自己住的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房子。最好的房子用来出租,一能得实惠,二可以不露富。这,或许是老北京人在住房上的处世哲学。
所谓四合院的“四合”,就是让房子从四面“合(拢)”过来,主人一家自住其中,人是四面房子的主人,也是这一片天地的主人,乐在其中,安全感也在其中。整个北京城是见棱见角的,多数街道和胡同也是横平竖直的,因此,这些“井”字形的街道和胡同,就把北京城切割成无数的小方块,而四合院便依傍在小方块的左右东西,它的门开在南边最好,实在不行,朝北开也凑合了。
主人一家从住房上也显出尊卑长幼。正房(北屋)是辈分最高的男性及其配偶居住。北屋的间数可“三”可“五”,必须是奇数。东房也很重要,可以住人,同时还要有一间作为全家人的饭厅。昔日,吃饭是全家人体现尊卑长幼以及采取统一对策的场所,只要没人患病,厨房一般不单开饭到各屋。“左厨右厕”也是四合院的一条规矩,厕所则必然在房子的西边。此外,南房和西南角也住人,如果房子还多,就不妨堆积闲杂物品。四合院从来不是每间都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