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来访者

字体:16+-

阅读蔡东的小说,很容易发现她与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化的关系。甚至不需要读作品,只是看小说的题目,就能从中领略一二:《和曹植相处的日子》《木兰辞》《昔年种柳》《布衣之诗》《照夜白》……这里头有的是古典文学的意象与典故。而那些从时间之河中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蔡东的小说中也时常得到书写。古典气息,在蔡东的写作中是很好辨认的。有待注意的是,蔡东的小说也深受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康德、祁克果、海德格尔、伯格森等近现代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观念,对她和她的写作,均有滋养,在她的写作中也有所回响。她的写作,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在当下语境中的融会,形成了一种可称之为现代古典主义的写作风格。

对于什么是现代主义,很难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希利斯·米勒,他很重视“自我”之于现代文学的意义,将之视为理解包括现代主义在内的现代西方文学的一个关键词:

在现代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与印刷文化的发展或现代民主制的兴起同等重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自我“被发明出来。一般认为这要归因于笛卡儿或洛克。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到洛克《人类理解论》第 2 卷第 27 章对身份﹑意识﹑自我的发明,到费希特的至高无上的“我“,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尼采的自我作为权力意志的主体,到弗洛伊德的作为自身一个成分的自我,到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到海德格尔的“此在“(它号称是与笛卡儿的自我相对的,但仍是一种改头换面的主体性),到奥斯汀(J.L.Austin)等的言语行为理论中,作为施行言语(performativeutterance,如“我保证““我打赌“)的主体的我,到解构主义思想或后现代思想中的主体(不是要被废除的东西,而是要被质疑的一个问题),文学的整个全盛时期,都依赖于这样那样的自我观念,把自我看成自知的﹑负责的主体。现代的自我可以为自己的所说﹑所想﹑所为负责,包括它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的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