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展路径其实是由一系列拐点连接而成的曲线图。明末,崇祯皇帝试图励精图治,以挽危局,却在继位后短短17年断送江山,中国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初步萌芽的时候不得不改朝换代,稳坐江山的清廷邯郸学步,继承并巩固了汉王朝封建专制的衣钵,从而导致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延宕了三百多年——在这个意义上看明帝国的猝死,实有深意存焉。
不妨话说从头,看一下崇祯的努力与失败。
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二十七日,贡生钱嘉征上疏揭露魏忠贤十罪,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一、并帝。魏忠贤与先帝相提并论,“奉谕旨,必云朕与厂臣”,钱嘉征质问历史上“从来有此奏体乎?”二、蔑后。魏忠贤蔑视皇后,并试图致其于死地。三、弄兵。魏操刀于禁苑之中,玩的就是武力威胁。崇祯皇帝接到这封奏疏时,年仅十七岁,即位才两个月,而魏忠贤把持权柄多年,试图问鼎最高权力。
但是崇祯皇帝在这个时刻显示了他的谋略。他召来魏忠贤,令内侍读钱嘉征疏。一条一条读得慢条斯理却又暗藏杀机,由此历史进入拐点时刻——魏忠贤害怕了。他以重金贿赂太监徐应元,请他在崇祯面前为自己求情。崇祯斥责徐应元多管闲事,并且在十一月初一日下令将魏忠贤安置在凤阳,三天后,皇帝发出逮捕令,要将已经上路的魏忠贤逮治。已经走到阜城的魏忠贤畏罪自杀,崇祯“诏磔其尸,悬首河间”,在政治学和生物学上彻底完结魏忠贤这个人或者说社会符号。另外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也被处死。崇祯在这件事上显示了与其兄弟熹宗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此前,熹宗临死前曾评价魏忠贤“忠诚”,并嘱托朱由检要善待之,但朱由检却杀伐决断,不愿在旧秩序里苟且偷生——一个王朝命运突围者的形象可以说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