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乾隆的惆怅

第三辑 1793年的傲慢与偏见

字体:16+-

孔子的最后十八年

在历史长河中,十八年时间意味着什么呢?

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孔子55岁。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的他在这一年出走鲁国,开始了其“老来漂”的危险旅程。从55岁出走到73岁归寂,孔子生命中的最后十八年差不多都在行走中度过。这当然是意味深长的行走了,孔子一边行走一边宣道,将一个人与其坚守的信仰及其深陷其中的时代关系演绎得决绝而恩怨交集,令人唏嘘不已……

一切事其来有自。从孔子55岁上溯38年,在其17岁时,孔子对“礼”以及“礼制”产生了浓厚的钻研兴趣。他以为,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只有重塑礼的尊严,才能正本清源,让一切各得其所。当时的孔子并不知道,他的人生况味,他与这个时代的恩怨交集,都从这个时刻开始出发。正是这一想法以及从此想法出发的一系列行动,构成了他此后的全部人生。

从孔子55岁上溯20年,孔子35岁时,齐景王正在被一个命题焦灼着:国家这么大,形形色色的人这么多,究竟怎么治理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呢?孔子伸出八个指头,意味深长地说了名垂青史的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的确是八字真经,因为在此后的两千年当中,此八字成了历朝历代龙椅中人驭人、治国的不二法宝。孔丘先生也因此八字被抬进神坛。

从孔子55岁上溯4年,孔子51岁时,他被任命为鲁国中都地方的行政长官,从而获得了一个实现其“以礼治国”政治实践的平台。鲁国人一夜醒来惊讶地发现,原来养、生、送、死都是有礼节的,天下事,大不过一个“礼”字,礼立了,人也就立了。他们盯着孔子的嘴巴,看见他吐出一句句新鲜的话语,从而知道了如下这些警句格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