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写这封信的时候,侄儿经畲(李瀚章之子)刚办完婚事不久,侄媳就给二叔这里寄送来礼物,李鸿章信中有“人事道远,未及致贺,乃复殷勤馈献,未免赧颜”之语,表达了自己的惭愧,当然更是出于对新入门侄媳的客气。他对哥哥说,有了儿媳,像给祖婆母羹汤、照顾公公起居以及“儿女细事”等,都有了可依靠之人,“家政渐有付托”,欣喜可知。信中还对“送女远行”的亲家翁薛焕(觐翁)表示了关心,其人已去职在籍有年,建议哥哥一定给些资助。
较比家事,年轻的同治皇帝突然去世,尚是幼童的光绪小皇帝继位,更是皇朝的换代大事,这对朝野肯定是个震撼的消息。李鸿章估计南方省份闻讯后“谣惑必多”,信中询问哥哥那里的情况。又告知,直隶距京虽近,但近日也出现风声鹤唳的苗头,想来远处“奸匪必易生心”,所以要哥哥予以防备布置,“加意弹压抚绥”。并告知,年前接鹤章弟(即所称“季弟”)来信,合肥一带有“似稍惊惶”的情况,鹤章弟“因此颇动出山之念”,同时夸耀自己以前勋绩,表示现在出来更要“一展抱负”。李鸿章说他“胸无远识定力,易为人所诳”,所以打算写信劝阻,而生怕他又说为哥哥们掩蔽,自己不得出头了。总之,对三弟的这种表现,李鸿章难免“为之焦虑”,当主要是觉得他莽撞冲动,太不靠谱了。
信中说到郭嵩焘被召见的情况,太后只问了“十数语”。看来,是简简单单地“走过场”。查郭嵩焘日记,更能证实这一点。问对确实言语寥寥,所问只是几句过来过去不咸不淡的话,如“在外(指地方上)几年”“途次可曾遇雪”之类。答话自然也就简短得很,难以拉长话语。其日记中倒是对召见的场景也有记载,让人可知“垂帘召见”的布置格局:召见是在养心殿东阁,郭嵩焘被六额驸引进,“请安毕,进跪至席旁,得睹圣容(指小皇帝面容),庄严坐御榻上,两旁及坐前以小案护之,覆以青布。座后垂帘(帘后为两太后),六额驸跪帘旁”。至于李鸿章信中所说“恭邸有洋务精透”之褒,北洋恭邸指恭亲王奕,他这话,是在召见前郭嵩焘拜会军机处诸大臣的时候,说给在场者听的。所以李鸿章说“似是京官语气”,意思是好像打官腔、客套话,并非实实在在。不过,郭嵩焘确实能算得比较擅长于洋务,这从他以后的履历中更可得佐证。无论如何,郭嵩焘这时是得到了召见,而那个“沅翁”即曾国荃(字沅甫)却“至今未见”,李鸿章信中说“不凑巧”,又说“意殊肮脏”,自己在京的时候就“甚惜其冷落”而又没有办法,他可是“屡克名城”的功勋之将啊!为之惋惜和不平的同时,李鸿章又说“其实得缺(被安排官职)早迟”并不在召见的事情。可查知,曾国荃还是在二月十一日被召见了,十五日被授职陕西巡抚。他未赴此任而又改东河总督,再后(光绪二年间)改山西巡抚。至于信中提到的“作古”即去世的朱修伯,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氏朱学勤(字修伯),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在清廷“综核机务”十多年,可谓“高级秘书”,是个“学者型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