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酸楚泪,满心伤楚痛,楚心怜兮。
楚人是在被打击中成长的。先有商朝军队的驱赶,后有周朝军队的征伐,还有来自蛮夷戎狄的羁绊。
《左传》所载,从公元前707年到公元前484年的十四次大战,以楚国为交战方的有六次之多。所谓“大战”,是指投入兵力之众、伤亡人数之多、影响历史之大,均为之最。
《诗经·殷武》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对此有两种解读,一说是商朝人祭祀时对殷高宗武丁功绩的颂诗,一说是周朝宋国宗庙寝殿落成时的颂诗,自赞随周王朝军队奋力伐楚,像当年殷商武丁一样战绩赫赫。
不管什么语境背景,讲述的都是打击楚部族的事件。一个“奋”字两个意思,一是王师的打击力度不小,一是楚人的反抗力量不轻。商逐楚,周伐楚,商周时期的王室对这个新生的蛮夷部族充满警觉和打压,以周昭王时期器皿上多有“伐楚荆”“南征伐反荆”“从王伐反荆”等文字记录为证。公元前977年周昭王甚至把性命都搭在了伐楚的路上。公元前826年,周宣王命令周王室军队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先后发动“清君侧”的军事行动,打响平定北方玁狁、南方荆楚、东方淮夷、西方西戎西北的系列战斗,王师借机把楚国打了个肝儿颤,还缴获了八件楚国宗庙里的青铜重器。
楚国感到了耻辱,这叫痛楚。
公元前656年,俨然霸主的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想打击一下势力渐大的楚国,率齐、宋、卫、陈、鲁、郑、许、曹共八国军队,先灭了楚的附庸国蔡国,屯大兵于楚国边境问罪,一问你们楚国为什么不给周王室进贡“苞茅”了,二问为什么三百多年前周昭王死在你们楚地的汉水。楚成王本人没有亲自出迎,而是打发大臣屈完前去应对。屈完满脸赔笑不硬顶,答应进贡,然后从容地引兵回营。齐桓公本想进兵,但谋臣管仲怕中计,建议撤军。楚成王听完汇报,决定再派屈完前去求和。齐桓公很高兴,想炫耀一下武力,便组织起盛大的兵阵,请屈完一同登车阅兵。齐桓公得意地问屈完:“我这么强大的军队,谁敢抵挡?我要攻城,哪个不克?”屈完淡定以对:“您要以德安抚诸侯,哪个不服?您要以武力攻楚,楚国有方城为城堡,有长江汉水为沟池,您的军队再强大也打不败楚国。”齐桓公看威胁不成,便改变策略,与楚签订了互不侵犯的盟约,史称第一次“召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