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记载管仲和晏婴的事迹。管仲和晏婴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才能出众、忠于国家,为齐国的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司马迁把两人列为一传。
华夏第一相管仲
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姓姬,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早期法家代表人物。
管仲祖上是周穆王的后人,父亲曾经担任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落,生活十分贫困。
管仲小时候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为了谋生,两人一起经商,每次赚到钱,管仲分到的总是比鲍叔牙多,但鲍叔牙从来不以为意。在经商的过程中,管仲走了很多地方,接触了很多人,极大地增长了见识。后来经商失败,管仲在政府部门谋了个职务,却连续三次被国君驱逐。眼见当官干不下去了,管仲只好去投军,结果多次当了逃兵。无论管仲经历怎样的失败,鲍叔牙始终认为管仲能成就大事,两人一直保持着莫逆之交的关系。
后来,管仲见国君齐襄公胡作非为,预感到齐国即将大乱,便与鲍叔牙商量,由管仲辅佐齐襄公的弟弟姜纠,鲍叔牙辅佐另一个弟弟姜小白,逃离齐国避难。
不久,齐国果然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姜纠和姜小白闻讯,马上动身赶赴齐国,结果姜小白抢先一步进入国都即位,是为齐桓公。姜纠争夺君位失败,逃到鲁国躲避。
齐桓公即位之后,很想有一番作为,准备任命鲍叔牙为国相,鲍叔牙却说,管仲的才能是自己的十倍,如果想要成就霸业,只能让管仲担任国相。
齐桓公听说管仲如此有才华,便派人前往鲁国,诈称要把管仲抓回齐国问罪。鲁国国君害怕,便杀了姜纠,抓住管仲交给齐国使者。齐桓公以非常隆重的礼节迎接他,两人讨论国家大事,齐桓公心悦诚服,特地挑选吉日拜管仲为相,尊称他为“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