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汉景帝之子,汉朝第七任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死后谥号孝武皇帝。
开创西汉盛世的大帝
刘彻的母亲王美人怀孕时梦见太阳进入怀里,汉景帝认为这是吉兆,不久刘彻出生。公元前153年,景帝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立四岁的刘彻为胶东王。
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piāo)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被栗姬拒绝,刘嫖很生气。王美人得知了消息,主动讨好刘嫖,想让刘彻娶陈阿娇为妻。一天,刘彻到刘嫖府上玩,刘嫖指着旁边一群侍女说:“她们当中有人能做你的妻子吗?”刘彻说:“不要!”刘嫖又指着陈阿娇问他,刘彻笑着说道:“如果能娶到阿娇,我就造一座金屋给她住!”刘嫖高兴极了,频频向景帝说刘彻母子的好话,不断诋毁栗姬。
几年后,景帝立王美人为皇后,废除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时年十六岁。
武帝登基时,祖母窦氏的影响力很大,他没有根基,于是事事奏请窦太后。武帝踌躇满志,重用儒家学者,但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频频干预官员的任免,武帝只好韬光养晦。
几年后,窦太后去世,武帝正式掌权,大举贤良入京。儒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正应合了武帝的雄心壮志,于是对他的理论十分推崇。从此,儒学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持续了两千多年。
武帝在用人上大胆打破常规。以前,朝廷只重用功臣和外戚,武帝打破了“非列侯不得为相”的惯例,大力发展“察举制”,不论出身王侯抑或微贱,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武帝发布诏书说,一般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必须要用非同寻常的人才,这种用人之道使一批贤士迅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