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典上说,薏苡俗称药玉米、回回米,是一种草本植物,颖果卵形,淡褐色,有营养,可供食用与人药。但我从前未曾见过,最先接触这两个字,是读了杜甫的诗句。他在感叹李白的际遇颠折、屡遭镑毁时,曾哀吟过:“稻粱求未足,薏苡镑何频!”
这又涉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粧有名的冤案。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中了瘴疠。听当地的人说,服用薏苡仁可以疗治。马援吃了,果真见效。班师北还时,就买了很多个大粒饱满的薏苡装车载回。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但在位时,都不作声;等他死了,就有人向皇帝告发,说他载了明珠、文犀等稀世珍宝回来,结果,害得他爵位被革,名誉受损,连灵柩都不能很好地安葬。后人把这称作“薏苡之镑”。许多诗人,像唐代的陈子昂,宋代的苏轼、陆游,清代的郑板桥、朱彝尊等,都曾写诗,为之愤愤不平。
这都是过往的事情了,只是作为一种谈资,顺便提起来,至于本文所说的“悲喜剧”,则与此毫无关联。
一
记得是1994年的春节前,我收到了一个寄自辽西某农村的一个邮件。是用硬纸盒包装的,大约有三四斤重。解开塑料绳,撕破密封的纸口,赫然露出分装在六个纸袋里的薏苡粒。纸袋旁边还夹着一封信,开头是这样写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离开我们村子已经三十六个年头了。当年的一个个毛丫头、愣小子,于今都已坐五望六了。人的年岁一大,就免不了要怀旧。我们六个人碰到一块,常常念叨起你。(另外几个,有的过世了,有的远嫁他乡,有的搬迁到外地。)
尽管分手以后,咱们再没见过面,但是,大家对于你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对你的成长、进步,我们共同感到高兴,首先,在这里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