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我从广州乘汽车到珠海去。这里地处珠江三角洲,物阜民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由于往来车辆过多,公路显得有些狭窄。可是走着走着,突然有较长一段路变得宽阔起来。从两旁高大的路树看,已是“盖有年矣”。一位熟悉情况的同志告诉我,这段路是三十年前修的。当时,这里的区委书记预见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必然带来交通事业的繁荣,公路过窄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修路时,便把他负责的这一段加以拓宽。谁知,为此竟受到降职处分,错误是:劳民伤财,好大喜功。
“现在不那么看了吧?”我插问一句。
“当然,现在都赞扬他有胆识,有远见。县委已经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分。”
听了这些,我有很深的感触。
多年来,似乎形成了一条原则,无过即有功。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总要冒一定的风险,免不了出漏子,犯错误。而不求进取,但求保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庸庸混日子,到头来却太平无事,落得个好下场、好名声。有些事情,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以及保守思想和狭窄眼界的束缚,原本是正确的,却被看成是错误的。至于受错误路线的影响,将黑作白,以是为非,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报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河北省隆化县县委书记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全县人民栽植几百万棵红果树,“一年上马,二年人园,三年成树,四年见钱”,闯出了开发山区,广辟财源,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这本是一件好事,谁料却被指责为“不务正业,干扰了学大寨”而遭到批判。
设想,如果这两位书记当时谨遵上级的部署,修窄路,单抓粮食,或者明哲保身,什么也不干,大概不仅不会受到处分,而且可能得到表扬。这里的“机锋”,他们当然都懂得,但是,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他们要为人民干一番事业,对历史负责,而把个人的利害得失置之度外。为着开创革命宏基,造福子孙万代,无数英雄儿女“欲挽颠危甘尽痒”“拼将热血洒神州”,死都不怕,更何惧乎降职、批判!这是与混世哲学大相径庭的另一种得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