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之眼

一体化大任务架构的课堂

字体:16+-

上午第二节课,我走进初中毕业班七班的教室,静静等待陈静老师的到来。伴随着上课前两分钟的预备铃声,走进一位个头不高,却显得干练精致的女教师。她开始准备课件,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看得出,她还没有发现我坐在后面。

在此,我不想罗列陈老师课堂教学的那些环节和内容,我想把她的风格或特点进行一下梳理,也许这更能对这位已有二十六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本节课陈老师采取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暂且如此命名)。按照陈老师的教学思想,一节课任务不能太多太杂,两到三个比较合适。其实这是一种“大任务教学”的理念。下面我提供陈老师设计的这两个大任务,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精彩课堂。

任务一:阅读导读材料《说“勤”》,标出三要素,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画出本文的论证结构图。

任务二:熟读《敬业与乐业》,先批注三要素,然后整体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画出本文的论证结构图。

这与一般的语文老师的课是不同的:一般的课堂是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开始,然后将情境导引、活动设计等依次呈现,而陈老师的课开门见山地出示学习任务。从对任务文字表述的理解以及我对这一节课的感受来看,陈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所设计和运行的任务功能不是单一的。这两项任务其实既是这节课的两个目标,又是活动设计,还是问题设计,更是评价设计,实现了“目标、问题、活动、评价”的一体化设计。

陈老师的任务设计,其主体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的,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要求。其行为表现,即关注怎么学、学到什么,具体可操作。其行为条件,即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非常清晰。关于学到什么程度,形成什么成果或产品,也交代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