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坚韧不拔的从道精神。这种以道为尚的精神取向,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追求崇高、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顽强精神。
早在先秦时期,从道精神就已经形成并颇有特色。这个从道思想,从根本上讲,就是坚持道的至高无上,自觉维护道的权威,坚持道的理想价值,一切唯道是从。其中,孔子的从道思想是重要代表。
孔子一贯以道为尚。在他心目中,道至高无上,必须坚守不渝。对此,他有一系列的论说。诸如:“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91];“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9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朝闻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93];“道不行,乘桴浮于海”[9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有道而正焉”[9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96];“以道事君,不可则止”[97];“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人能弘道”;“道不同,不相为谋”[98];“行义以达其道”[99]。孔子的一生,都在坚韧地实践其从道思想,虽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这种从道思想,实际上就是道德理想的高扬,是价值理性的体现。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从道思想。孟子说:“道则高矣美矣”,“达不离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100];“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0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102];“获于上有道,……信于友有道,……悦亲有道,……诚身有道,……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103]。孟子倡导的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四端”说(恻隐——仁;羞恶——义;辞让——礼;是非——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认识路线,仁政理论,等等,都是从道思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