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古代的“智者”不构成一个确定性的哲学派别一样,活跃在当代思想界的所谓“后现代理论家”也不从属于任何一个确定的哲学派别。也许我们只能把他们理解为一些具有类似理论倾向的学者。显而易见,不管这些学者在思想上是多么偏激或怪异,他们都无法绕过下面这个话题,即他们和马克思的关系问题。正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说的:
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1]
这充分表明了马克思遗产的普遍性和其无所不在的特征。
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后现代理论与马克思的思想尖锐地对立起来。正如美国哲学家詹姆逊所批评的: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人们往往感到这是一种罕见的或悖论的结合,是缺乏牢固基础的,以致有些人认为,当我现在“成为”后现代主义者时,一定不再是任何含义(即用其他一些传统字眼)上的马克思主义者了。[2]
其实,这是一种很肤浅的看法。诚然,后现代理论与马克思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人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点,乃至共同点。
事实上,那些富于原创性的后现代理论家总是沿着以下两个不同的方向来反思他们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的:一方面,他们激烈地批判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的、与现代性的主导性价值相契合的观念;另一方面,他们又热情地肯定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的、与后现代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见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和马克思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全面地探索并理解这些关系,不但能加深我们对后现代理论的本质特征的把握,而且也能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