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字体:16+-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历史范畴。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3月4日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荣辱观与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也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管仲的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更是每每为后世所道及。中国古人提出了许多有关荣辱的格言,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等,这些语句充分说明了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样重要的地位。这种折射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荣辱观,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灵魂。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发扬了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