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四、构建立足能力、优化素质、崇德尚能的德育模式

字体:16+-

(一)明确崇德尚能德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德为本的方向性原则

以德为本的方向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方向。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各项素质对于个体的成长成才都非常重要,其中思想素质是灵魂,政治素质是主导,道德素质是保证,心理素质是基础。然而各项素质的重要程度又是各不相同的,常言道:“体育不合格者是‘残品’,智育不合格者是‘次品’,德育不合格者则是‘危险品’。”很难想象一个德育不合格而智育和体育均合格的人能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顺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高等教育应树立素质、能力与知识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把道德素质的培养摆在优先的位置,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时刻落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以能力提升和知识积累为抓手,以道德素质培养为目标,造就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2.坚持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原则

所谓层次性原则是指道德培养要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无数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遵循一定的层次规律,如科尔伯格提出人的道德水平呈现出“三水平六阶段”的模式,而这“三水平”、“六阶段”是不可逾越和等量齐观的。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集体中各成员的道德水平必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道德教育无论在教育目标设置,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不能简单地整齐划一。尤其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部分人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某些道德境界。整齐划一的道德目标,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无效目标,会影响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受教育者对这样的教育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坚持层次性原则,针对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选择合适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针对性。需要强调的是,反对急于求成的一刀切,主张层次教育并不是降低要求,放任自流。此处所言的层次是相对的层次,是动态的层次,当受教育者的道德层级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相应跟进,同时这些层级也是以最高的道德目标为引导和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