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网民中的一支重要群体,他们的网上言行对网络道德的发展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与网络的人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日趋攀升,他们不经意的网络行为就可能引发重大社会震**,波及人类的未来发展。因此,关注他们的网络行为,开展针对性研究,现实意义重大。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互动性、全球性、全天候,网络资源的便捷、高效、低成本,使得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步增强,因他们的网络行为而凸显的一系列道德问题也逐渐引发热议。从沉溺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到学位论文网上抄袭成风等诸多道德失范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深思,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网络道德,以网络为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其教育对策研究需要追本溯源,全方位寻求突破,才能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机制。
(一)网络道德的含义
网络道德,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而出现的新的道德有机构成,其内涵是网络价值体系和网络社会准则,其外延是网络实践精神,通俗地说就是人们网上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主体是接受高等教育、道德觉悟较高的大学生,大学生网络道德则是指大学生的网络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是调节网络时空中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其他网民之间以及大学生与网络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网络道德的特点
1.自主性
在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意识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享有极大的自由,能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来实施网络行为,能根据自己的不同喜好来选择网络活动,正所谓“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在掌控”,“我的网络我做主”,这种缺失规范的自主意识使得网络道德观念具有突出的个体差异,然而,某种网络道德一旦形成,就会被普遍认可,正如“原初状态”人们,为了避免相互伤害,而通过契约制定法规一样,网络行为主体在网络世界的共同体验和经历,使他们产生了共同的规范要求,而公共的规范也是个体意志的反映,因而会被他们自主遵守。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性意识也在不断强化,也会自主赋予网络道德体系新的内容,使网络道德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