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三、整体性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字体:16+-

立足整体性视角,可以清晰地发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教育主体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尚存在严重局限;教育对象素质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尚存在片面发展问题,教育过程各环节没有有机能动地联系在一起,尚存在孤立、脱节现象。上述问题由来已久,且构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只有深刻挖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予以彻底的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发挥的局限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引导作用:思想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需要教育主体进行传授,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需要教育主体予以调动,教育对象道德和人格发展需要教育主体塑造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在知识传授、人格塑造、道德影响等方面功能的发挥存在严重局限性,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

1.教育主体知识传授片面

知识传授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条件和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包含的思想理念、政治倾向、道德准则、精神观念等,必须由教育主体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传授给受教育者,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必须渗透到教育主体各方面的教育活动中,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陷于孤立的局面。但反观现实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对知识的传授存在突出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教育主体片面重视知识传授。在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些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看作是对思想政治知识和道德规范知识的传授,常常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不做任何分析评判,不带任何价值倾向地一般性地传授,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中具有先进性和精神感召力的内容视而不见,或只是点到即止。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条条需要诵记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现实相脱离,与产生这些内容所从属的知识体系相脱节。教育主体所谓的知识传授也变成了缺乏思想内核,空洞无味的唠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识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记熟它。而且教师也是全力以赴地追求这一点。这个目的越是被置于首要地位,它就越是有力地占据了学生的内在力量,而思想也就越来越远地退居次要地位,从而把知识转化为信念的有效系数就越来越低。在学生很少思考,很少分析事实、现象和规律性的实质的地方,这个有效系数是最低的。”[1]教育主体只片面注重知识的传递,不但对受教育者起不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