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三、立足生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字体: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旦偏离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就会成为一个没有丰富生活内涵的空壳,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产生共鸣。这种偏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模式不但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反而扮演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对立的角色,成为学生及其生活的羁绊。2004年,“贴近生活”被写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1]。

在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回到人的世界、人的生活之中已经成为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种重要趋势。学者们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等各种主张来表述这一趋势,然而同时在理论界也出现了不少质疑,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是否意味着用生活取代教育?回归是否等于原路返回?回归是否是回到日常的生活世界?针对这些质疑,我们认为“回归生活”、“生活化”等词语容易引起歧义,让人们产生将教育等同于生活的误会。因此,本书将用“立足生活”这一词语来表述这一思想,以期能够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从多方面着手积极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富有生活情趣的教育方式,使其更加具有吸收力和感召力,成为学生的生活所需。

(一)发展立足生活的教育理论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中外教育思想家们研究的主题,许多教育家都曾对此问题展开了论述,这些精辟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探索立足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历史上几位著名的教育家关于生活与教育关系的阐述进行梳理,以结合时代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点,对这些教育理论加以借鉴,从而为立足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