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中国革命精神认同力研究

总序

字体:16+-

研究“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可以从多种维度展开。从理论上阐述,在实践中扎根;回溯历史、观照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都是应然之举和实然之策。而“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宣传、普及,则是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然环节,也是发挥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重要作用的必经之路。

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历史的、动态的,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就是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历史是文化的根基和精神的沃土,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发于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生成于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勃兴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之中。因此,必须把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汇到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事业中,才能使其获得丰厚的底蕴和充实的蕴涵;只有通过追溯和解读中国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历史经历,才能化育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穿透力和生命冲击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本理论坐架”,以民族精神作为基本研究范式,以爱国主义作为基本研究主题,进行历史梳理和现实阐释;另一方面,我们还立足精神与历史的贯通,通过从历史的视角阐释中国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改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各种具体精神样式,展示这些具体精神样式的历史经历和历史意义,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获得厚实的历史底蕴和生动具体的现实实践模式。此外,在具体行文表述中,我们还立足精神对事件的辐射和普照,阐释一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对重大社会事件、历史发展进程甚至个人事业与生活的重大影响;立足事件对精神的折射和反映,分析历史事件、个人事迹对民族精神的具体呈现。通过这种“精神与史实双向关照”情理交融的阐释与分析,使民族精神触动整体民族情结和个体心理情感,达到引领风尚、化育素质的目的。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