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

导论

字体:16+-

20世纪前半期,社会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处于实证主义研究框架之下,其基本主旨与目标定位就是要将反思自然科学时所取得的成功方法和观念,引入社会科学相同问题域当中,而且“统一科学”的这一主张跟“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契合在了一起”,用以提升社会科学学科的“科学地位”。[1]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科学哲学处在自然科学哲学的遮蔽之下,研究相对沉寂。然而,1962年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出版,成为科学哲学(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发展的转折点,其巨大贡献在于“把科学信念中历史转换的认识(包括科学观本身的转换),以及社会过程在科学共同体产生这种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引入争论的核心”,[2]从而,社会科学哲学作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重新矗立在哲学舞台上。例如,1995年在意大利举办的“第10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社会科学哲学就被列为一个专门论题;2003年在西班牙举办的“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社会科学哲学专题引发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正逐步成为当前国际科学哲学界热烈关注的问题之一。

可以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充分印证了上述情形。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英文图书、中文图书、中文论文,以及相关的国内会议概况,我们将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状况介绍如下。

一、英文图书

目前我们收集到的以社会科学哲学为题,或与之相关的英文图书有36部,其中16部已出版中译本。

1.Scott Gordon,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Routledge,1991.

该书是一本有关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著作。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科学的历史及相关理论观点变化的介绍上,并将社会科学史与社会科学哲学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全书共18章,总体来看,作者力图说明自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科学方法扩展到社会分析中的解释策略。本书开篇首先讨论了什么是社会科学及社会性;其次,通过描述社会科学的基本主题,指出了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并介绍了社会科学的历史,以及相关哲学问题的总体概况。具体来看,作者主要通过以下论题阐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科学时代的兴起”,以更为一般的方式,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维萨里、伽利略等人的科学态度的主要特征。(2)“社会规律”,探讨的是与社会现象的“规律”观念相关的哲学问题,并且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差异做出了评论。(3)“重农主义:第一个经济学模型”,试图去构建经济过程的综合理论“模型”,并且指出重农主义之于社会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其体系化。(4)“建模方法论”,基于社会科学家所使用的各种模型的特征和差别,考察了“建模”一词的意义。(5)“古典政治经济学”,重点探讨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李嘉图的经济发展模型及其模型方法论。(6)“社会学理论的发展”,通过对斯宾塞、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研究,指出社会学并非一种形而上学,而是经验科学的开端。(7)“生物学、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主要研究了生物学、进化理论等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生物学对社会政策的影响,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生物学在现代社会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被直接运用于社会问题的分析之中”。(8)“科学的基础”,通过讨论和批判社会科学中曾经试图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原则,反思了“科学的基础”问题,指出在确定性丧失之后,社会科学哲学可以采取一种认知工具主义(cognitive instrumentalism)的立场,即社会科学家应该以解释社会科学如何产生关于世界的可靠知识为目标。可以说,该书的一系列讨论,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社会科学中有关“科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