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1942— ),英国当代著名道德哲学家、心灵哲学家,专长于个人同一性、合理性等伦理学问题。1942年出生在中国成都,当时父母双方都是在中国西部的教会医院传授预防医学的医生,帕菲特出生后的次年一家人回国定居剑桥。学龄时期帕菲特被送往伊顿公学接受教育,1965年获得牛津大学现代史硕士学位,1965-1966年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研究,期间放弃历史研究而转向哲学。
帕菲特1984-2010年期间任牛津大学全灵学院高级研究员,现为牛津大学荣休高级研究员,美国纽约大学“全球杰出哲学教授”讲席永久客座教授,以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天普大学和莱斯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帕菲特是当代伦理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赫赫有名的英国不列颠学会会员(Fellow of British Academy),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会员(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其代表作《理与人》(1984)被西方学界公认为过去几十年间最有影响的伦理学和哲学著作之一。代表性论文有“平等或优先?”(1995)、“理由和动机”(1997)、“为何任何?为何唯此?”(1998)、“经验、主体和概念框架”(1999)、“规范性”(2006)。新著有201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何事体大》(On What Matters),此书作为学界期待已久的《理与人》的姊妹篇通过对康德伦理学、契约主义和后果论三大系统道德论的批判性稽考,对理由与合理性等论题进行了全新阐释,业已成为目前道德哲学界讨论最多的著作,与《理与人》一道为其赢得了绝大多数职业哲学家眼中“最伟大的在世道德哲学家”的地位。
《理与人》由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1986年和1987年相继出版修订本。中文译本收入上海译文出版社“20世纪西方哲学译丛”,2005年出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新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