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哲学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下)

马尔科维奇

字体:16+-

米哈伊洛·马尔科维奇(Mihailo Markovic',1923—2010),南斯拉夫哲学家,“实践派”的代表人物,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1923年,马尔科维奇出生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1941—1945年,参加了南斯拉夫的解放战争;1946年,就读于贝尔格莱德大学,1950年毕业后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系执教;1955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师从艾耶尔教授从事逻辑研究。马尔科维奇先后担任过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系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塞尔维亚哲学学会主席、南斯拉夫哲学联合会主席、塞尔维亚科学艺术院通讯院士和院士。由于坚持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尔科维奇的观点同官方意识形态发生了冲突,1975年,根据塞尔维亚议会决议,马尔科维奇和另外几位“实践派”成员一同被贝尔格莱德大学解职。之后,马尔科维奇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研究所从事哲学研究,并在波兰、芬兰、瑞典、加拿大、丹麦、法国、瑞士、荷兰、苏联、德国、保加利亚、奥地利、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几十所大学讲学。1990—1995年,马尔科维奇曾担任塞尔维亚执政的社会党副主席;2010年,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逝世。

马尔科维奇的主要著作有:《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修正》(1952)、《当代逻辑学中的形式主义》(1957)、《辩证意义论》(1961)、《人道主义和辩证法》(1967)、《实践的辩证法》(1968)、《当代的马克思》(1974)、《科学的哲学基础》(1981)、《马尔科维奇选集》(8卷本,1994)、《自由和实践》(1997)、《千年之交的社会思想》(1999)等,其中,《人道主义和辩证法》与《实践的辩证法》是代表作。在《人道主义和辩证法》与《实践的辩证法》中,马尔科维奇把南斯拉夫实践派的理论概括为一种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张用人道主义意义上的辩证法对现实的社会关系进行彻底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