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结构人类学的开创者。斯特劳斯的父母都是法国人,但他出生于布鲁塞尔,在巴黎长大。斯特劳斯在巴黎大学求学时,学习法律和哲学,但他的主要兴趣集中在哲学上。毕业后担任法国一所公立中学的哲学教师。1935年,他获得机会到巴西圣保罗大学社会学系担任访问教授,对亚马逊雨林中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了野外考察,从而为人类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39年,斯特劳斯返回巴黎,在军队里服役。1941年,他到美国纽约的社会研究新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在那里结识了雅各布逊(Jakobson),帮助他建立了结构人类学的理论框架。此外,他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包阿斯(Franz Boas)也建立了联系。1942年,当包阿斯在哥伦比亚大学与列维斯特劳斯共进晚餐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于列维斯特劳斯的怀中。1946—1947年,斯特劳斯担任了法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文化专员,1948年回到了巴黎,在巴黎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不久以后,他接替莫斯(Marcel Mauss),担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宗教学部门的教授。1955年出版了《热带闲愁》,获得了人类学家的卓越声誉;1958年又出版了《结构人类学》,创立了富有独创性的人类学学派。1959年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教授,1962年出版了《野性思维》,1964—1971年出版了《神话学》(共四卷),1973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这是法国知识分子获得的最高荣誉。1982年退休后又获得了一系列世界性的荣誉。
本书选编的“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一文是列维斯特劳斯出版的《结构人类学》中的第二章,作者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理论的讨论出发,论述了结构人类学理论的基本设想。在列维斯特劳斯之前,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主流理论乃是功能主义,即认为社会活动或者社会建制的本质就在于其所扮演的功能角色。列维斯特劳斯则从语言学的研究得到启发,认为社会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才是揭示社会实在关系的正确引导。他通过对于原始部落中亲属结构关系的细致研究来为这种观点提供了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