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哲学经典·西方哲学卷(下)

心灵、大脑和程序[1]

字体:16+-

近年来,计算机对人类的认知能力进行了模拟,这种模拟的心理学和哲学意义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先区分几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强的”、“弱的”和“谨慎的”人工智能。根据弱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计算机在研究心灵方面的主要价值是提供了十分得力的工具。比方说,有了计算机;我们能够更严密、更精确地提出假设,并且对之进行测试。但是,根据强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不仅可以说,计算机是研究心灵的工具,而且具备恰当程序的计算机本身就是心灵。因为一旦计算机有了正确的程序,我们就能说,它实际上就有了理解力以及其他的认识状态。在强人工智能里,由于输入了程序的计算机具有认识状态,因此,程序不仅仅只是帮助我们测试心理学解释的工具,程序本身就是解释。

我对弱人工智能的看法并没有反对意见,至少在本文是如此。我的重点将放在属于强人工智能观点的一些看法上,特别是其中的一种意见,即认为,配备适当程序的计算机事实上确有认识状态,并且能借此解释人类的认知。后面当我提到人工智能时,我指的是用上述两种说法表述的强人工智能的概念。

我将研究的是罗杰·香克和他在耶鲁大学的同事们所做的工作(请参阅香克和艾贝尔森1977年的著作),因为比起其他类似的观点来,我更熟悉他们的看法,而且,他们的看法为我要研究的问题提供了十分清晰的例子。但是,问题的讨论又不依赖于香克所设计的程序的细节,同样的论证也适用于威诺格拉德的SHRDLU程序。魏岑鲍姆的ELIZA程序其实适用于任何对人类心灵现象所作的图灵机模拟。

如果省略各种细节,我们可以用三言两语对香克的程序作如下描述:这个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模拟人类理解故事的能力。人类理解故事的能力有个特点,尽管故事对有些事情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但是,人们还是能够回答与其有关的问题。比方说,你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走进一个餐馆,要了一份汉堡牛排。菜上来了,那人一看,只见盘中是一块被炸得黑乎乎的牛排,于是,他大发雷霆,拂袖而去,既没结账也没留下小费。”听完这段故事,如果有人问:“那个人吃没吃那份汉堡牛排?”你也许会回答说:“没有,他没吃。”同样,如果你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走进一家餐馆,要了一份汉堡牛排。菜上来了,那人一看,十分高兴。他给了女服务员一笔可观的小费,并结了账,然后离开了这家餐厅。”现在,要是问:“那个人吃没吃那份汉堡牛排?”你可能会说:“是的,他吃了。”香克的计算机也能够以同样方式回答有关餐馆的类似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计算机应对人类关于餐馆的那种知识,有一种“表象”,以便在听了这样的故事以后,能够回答类似于上面的问题。在计算机听完故事回答问题时,所给出的答案,将与人类听完类似的故事之后所给出的答案应该是一样的。鼓吹强人工智能的人认为,在这个问答过程中,计算机不仅在模拟人类的一种能力,而且,(1)实际上是理解了故事并对问题作出了回答。(2)计算机及其程序所做的一切的确解释了人类理解故事并对有关问题作出回答的能力。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