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巴登邦的乡村小镇梅斯基尔希,父母都是天主教徒。他早年就读于天主教中学,并矢志于神职,但两次心脏病的发作迫使他放弃神学的学习。1911年冬海德格尔进入弗莱堡大学自然科学系,但他的主要兴趣是哲学。
1919年起海德格尔成为胡塞尔的助教,在胡塞尔指导下边学边教现象学。1923年,海德格尔去马堡大学任教。1927年2月,他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存在与时间》。1928年11月,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教席。1933年,就在纳粹上台的那年,海德格尔加入纳粹党,当上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海德格尔那时在思想上是亲纳粹的,并希望用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为纳粹主义找到哲学上的支撑点。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对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做法,还是有所保留的。1945年盟军解放德国后,海德格尔因其与纳粹的牵连被禁止授课长达五年之久。1949年夏,弗莱堡大学撤销了不准他授课的禁令。1951—1958年,海德格尔作为退休教授,开设了一些课程。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尔逝世。
海德格尔批评西方2400年来的本体论哲学传统,指出这种本体论是“存在者”(Seiende)的本体论,而不是“存有”(Sein)的本体论。他通过改造胡塞尔的现象学,完成从意识哲学到生存哲学的过渡。如果说胡塞尔的现象学致力于描述现象间的基本的规定性(基本属性),从而达到认识本质的目的的话,那么海德格尔的生存哲学则致力于揭示此在(Dasein)的基本结构,阐明一切本质之意义来源的生存论基础。
在“现象学与神学”一文中,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和神学都是科学,只是哲学是揭示存在本身的本体论科学,而神学则属于研究对象已经被以一种特定方式给出的有关存在者及其状态的(ontic)科学或实证(positive)科学。由于我们总是已经在一种特定的本体论的指导下接触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哲学应该是一切实证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