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文化矛盾的解答,发展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其中必然包括以下问题。
重大使命之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要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民族追求的共同价值观,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共同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社会成员个人共同持有的行为准则。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文化矛盾问题的新分析,对解决文化矛盾问题的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概括与新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应当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我们党在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时期针对当时的情况下都提出过若干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总体战略:从“双百方针”到“四个坚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培养“四有新人”,等等,都表明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当代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既是对以往理论的继承,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矛盾认识的深化与拓展。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在文化矛盾语境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的主要路径。首先,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文化思潮,一元与多元、唯一与多样、最高价值与多层次价值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有效地领导、如何巩固自己的指导地位?最主要的路径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来有效地扩展指导思想的存在。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价值和思想本体,支配着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对整个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而实现对整个文化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解答文化矛盾和价值冲突指明了根本方向和思想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所以在众多价值之林中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其最重要的是因为有居于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化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阐明了整个人类、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形成了科学指导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矛盾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答文化矛盾提供了最重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必然首先表现在对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灵魂地位和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