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浪潮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涌动:生活在变、观念在变,一切都在变;兴奋、惊愕、困惑、期待……袭扰着每一个人。由王于教授主编的《大转变时期》,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触、详实的资料,论述了这场急剧、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大变革的礼赞和对旧体制的否定融为一体,真实的描述和哲学的反思融为一体,二者和弦构成当代中国伟大变革的宏伟交响。
读过《大转变时期》,首先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就是对改革现状的整体论述。新中国的坎坷历程和中华民族的现实命运,交叉融会,构成了《大转变时期》的基本线索。随着这条基本线索的展开,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大变革,犹如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实践标准的讨论,这是新中国历尽十年动乱的凄风苦雨后开的第一朵“苦菜花”,它给人们前所未有的勇气——敢于对社会主义再思考;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使八亿农民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走向真正的合作经济之路;企业经营机制的重新构造,导致城市经济体制的空前变革;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使科学的营养液浇灌着经济起飞之花;利益集团的重新组合,使新的社会结构显露于地平线上;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使政治生活趋向活跃;主体意识的萌发,使每个人都奔向自己生活的目标或正在探寻这一目标。
不难看出,《大转变时期》是当代中国大变革的理论再现,它以较大的生活容量和深刻的思想意蕴,为改革留下了真实的写照。我不否认《大转变时期》对某些领域的分析还未达到深层结构,但它作为从整体上论述改革的哲学著作,在理论界可谓独树一帜。
社会主义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工程,因此,它不可能没有失误或不足之处。就在《大转变时期》对改革热情赞扬的主旋律中,我们也不难听到作者用那深沉的语言对改革的失误、不足和问题所作的实事求是的评估: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还有待真正搞清;改革是从“分权让利,开放搞活”这一基本思路出发的,然而,这是一条错误的思路,实际上,行政权力属于国家,本无可放,而企业经营应得利益,并非所让,八年改革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重复了以往历史曾经一再重复的现象——国家与企业之间“放权”与“收权”的循环过程,权力还有待各就其位,利益还有待各归其主,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全局性、历史性的解决;改革八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立法最多的时期,然而,仅仅有法是不够的,权与法的矛盾仍然是今后法制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活力的增强有赖于人们主体地位的确立,然而,主体意识在目前尚处萌发阶段,“主人”地位的获得和真正履行“主人”职责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变,还需要重新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