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章中,我想谈谈科学对近代几个世纪中的哲学思潮的反应。这几个世纪正是我们讨论的主题。我并不打算在一次讲演中将近代哲学的历史压缩式地讲完。我所要讲的只是科学与哲学在本系统讲演所讨论的思想体系中的接触。因此,我们将撇开整个德国唯心主义思潮不谈。因为就相互修正对方的概念而言,这种思潮与同一时期的科学之间并没有有效接触。这个思潮起源于康德。康德的思想中充满了牛顿的物理学,也充满了伟大的法国物理学家如克莱罗(Clairaut)[1]等人——这些人发展了牛顿的物理学——的理论。然而,那些发展了康德学派思想或者把康德学派思想变成黑格尔主义的哲学家们,不是缺乏康德的科学知识背景,就是缺乏康德的那种成为伟大物理学家的潜力。(如果哲学没有占据康德的主要精力,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近代哲学的起源与科学的起源相似,而且是同时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在17世纪确定的,部分就是在那些建立科学原理的人手中确定的。始于15世纪的过渡时期刚过去,目标就确定了。事实上,那时存在一种欧洲精神的总思潮,这种思潮中伴随着宗教、科学和哲学思潮。简单地说,这就是承继中世纪之思想形态的那些人直接复苏希腊灵感的源泉。因此,希腊思想并没有复苏。时代不是从死的东西中复活的。使希腊文明获得生命力的美学原理和理性原理都披上了近代思想的新衣。在两者之间还有其他宗教、法律系统、无政府状态、种族传统等,这些把活的和死的隔开了。
哲学对以上所说的区别非常敏感。因为你可以制作出一个古代雕像的复制品,但绝不可能制作出古代思想的复制品。思想与思想的复制品的关系很像假面舞会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人们对古代可能有所理解,但是古代和近代对于同一刺激的反应却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