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以英国和法国为例来说明现代阶级的本质和历史现状。他首先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勾画出了资产阶级的特点。为了战胜迄今的统治阶级(也即以贵族和君主政体为首的旧等级社会),实现自己的利益,资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为了能够战胜其他阶级,实现自身,上升的革命阶级必须把他们自身的阶级利益看作是“普遍的利益”,而且在革命行动的热情中这种要求甚至会——暂时地——成为真的。不过,上升中的资产阶级所声称的“普遍利益”只是一种美丽的假象,它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很快就被识破。
只有“世界历史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最后超越迄今为止一切革命的困境。对于这场行动,两个前提是必不可少的:人类的大多数必须“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与这些人相对,一个“有钱有教养的世界”必须在生产力的巨大增长的前提下产生。由此才能出现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性的……经验的存在”,而不是人的“地域性的存在”。只要这两个条件还不具备,共产主义革命就只能使“贫穷……普遍化,而在极端贫穷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只有当“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并且世界经济的进步最后使“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这一革命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之后也在《共产主原理》中——再次强调: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