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进行一种探讨性的研究。我们深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困难的主题。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般地区分出本体论(并相应地区分出认识论、历史观、方法论等)这一做法本身未必是完全恰当和可取的,而且还因为在这个主题上长期存在着重大争议:自从第二国际(1889—1914)理论家对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做出其阐述(一般被看作是“正统”的阐述)以来,除开学派内部的意见分歧,实际上还特别地遭遇到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的猛烈抨击。由此而形成的基本对立不仅开展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的不同阐释,而且也衍生出诸多引起进一步争议的问题领域。由于这样的问题领域本身对于当代思想来说是敞开的,所以,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探究将不可避免地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进入到当代哲学的视域之中。
为了使得这一研究能够进行得较为系统和深入,我们主要采取一种思想史研究的路径。即一方面通过近代哲学的基本定向,特别是通过德国古典哲学在本体论主题上的进展,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史”;另一方面则通过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历程,特别是通过那些具有“路标”意义的关节点,来理解和揭示马克思在哲学本体论上所开展出来的革命性变革,以及经由这一变革而实现的哲学唯物主义奠基。在这样一种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要义、性质及当代意义,并对相关的问题和争议做出积极的应答。很显然,本书的主题最关本质地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我们首先需要对“本体论”和本体论问题做一简要的概述。
一、本体论与本体论问题
本体论(Ontology,Ontologie),又译“存在论”、“万有论”、“是论”等,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按海德格尔的诠释,“表示关于存在的科学,也即关于存在者之为一般存在者的科学,有一个学院式的、在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时期里出现的名称,叫做存在学(Ontosophie)或者存在论(Ontologi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