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并实际探讨人的发展的现实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特点。以往的思想家从人的抽象本质或某种善良的愿望开始,把人抽象化、理想化,“公然舍弃实际条件”[1]。马克思克服了这种缺陷。马克思的一生努力寻找人类解放的途径和全面发展的条件,并以实际行动去创造这些条件,推动人的发展。为此,他始终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人民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去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也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动力。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发展时总是反复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的产物,人的发展无疑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日益丰富的生活资料,使人摆脱贫困状态,并在基本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追求享受和发展。事实充分说明,“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2]。如前所述,人的发展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3]。
人的发展也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生产力则是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实现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完善和更替。“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要达到这点,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界限。”[4]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也唯有借助于这些生产力,才有可能去实现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在这种制度下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