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性原则是唯物主义客观性原则在人学理论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的,现实性原则是人学思想的首要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指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客观世界对人具有优先的地位。世界上本来没有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头脑、血液、肌肉都是属于自然界的。人也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本身也是一种物质实体。世界出现了人,发生主体和客体的分化以后,自然界成了人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对象,仍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和发展。人的一切能动性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之上,人的一切活动的成功都取决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认识活动中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使认识的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在实践活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的目的、计划对象化、客观化,在实践的结果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现实性原则。马克思之所以是马克思而不是黑格尔,就在于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思想都是以唯物主义理论为前提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坚持“自然界对于人的优先地位”;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主张“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在人和劳动的关系中,强调“人是劳动的前提,也是劳动的结果”;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提出“人就是人的世界、国家、社会”、“社会决定个人的特质”;在人和历史的关系中,认为“人是剧作者,也是剧中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区别于非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的最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