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作为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概念,它所表示的不是一种时序,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是通过社会实际运行而反映出来的。现代社会之所以具有现代性,就在于它的实际运行方式远远不同于以往社会。离开现代社会运行方式,很难谈及现代性。社会运行方式实质上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或作用方式,其联系、作用的方式如何,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化程度和发展程度。衡量一个社会的运行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现代化,主要有这样几个参数:社会系统内部是否摩擦、掣肘,出现“内耗”;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否出现失调;社会运行过程是否发生失控与障碍。假如这些因素都被控制到了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那就可以使整个社会实现健康、快速地运行。因此,注意研究社会运行,这是深入探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方面。
对于社会发展问题,过去我们素来偏重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以及社会经济关系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而对其实际运行机制则很少关注。这样的研究在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合理的。如在我国夺取政权之后的新中国成立之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与运动规律,对于人们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质的规定性以及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仅仅局限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就不够了,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社会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首先,这是由当代社会发展研究本身的使命所使然。现在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不是为了进行社会革命、夺取政权,而是为了加速实现社会现代化。这样,现代社会发展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它的制度区别,而应着重研究社会生活的具体组织与发展过程,研究各种社会关系如何协调并彼此促进。其次,社会运行机制对于社会能量的引发有着直接的关系。假如对社会运行机制问题认识不清、解决不好,潜藏于社会生活中的巨大能量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例如,通常说,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则必须通过社会主义的实际运行反映出来。像社会主义要实现能够满足全体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生产目的,就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治运行机制来实现,这涉及许多方面:其一,满足需要的生产,怎样才能较快地增长?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实现生产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问题。其二,生产增长了,是否一定能满足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如果增长的产品不适合劳动者的需要,根本谈不上生产目的的实现;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那就很难保证人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为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不合理的增长方式,有可能造成经济生活的紊乱,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以及资源环境的危机。其三,如果没有合理的分配机制和社会公正原则,没有健全的市场规则和法规,也谈不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因此,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既要有协调生产和需要的平衡机制,又要有调节和控制增长速度的机制,还要有实现社会公正和管理监督的机制等。可见,没有合理的社会运行机制,经济制度再先进,其优越性也难以发挥出来。这是多少年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