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六、从马克思到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

字体: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因为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早在20世纪初叶就集中并深入地分析了现代性问题及其哲学根基,而且因为后来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他那里汲取了灵感。

《历史与阶级意识》对现代性批判的核心概念是“物化”或“物化现象”。显然,这个概念具有马克思分析的渊源——来自于《资本论》“商品拜物教”一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时还未出版)。这个概念立足于马克思考察过的商品结构的基础,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其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性的自律性(Eigenesetzlichkeit)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40]。这一概念的普遍性在于:作为商品结构的本质,物化过程表现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结构,而不是仅仅表现为个别的现象。按照卢卡奇的见解,商品在现代社会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范畴”,因此,对现代性批判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作为商品交换及其结构性后果的“物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深入到了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贡献在于,他依循马克思所制定的基本方向,揭示出物化现象的现代性特征,即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

卢卡奇特别关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即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如何制约着在商品中对象化的人类劳动的抽象。换言之,抽象的、相同的、可比较的劳动如何成为一个这样的社会范畴形式,从而对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对象性形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41]尽管卢卡奇当时未读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但这个问题却可以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简洁的方式来恰当地加以表述:“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