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历史与现状(上下册)

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02

字体:16+-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和确立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的学说是在20世纪初,1903年,马君武在《社会主义与进化论的比较》一书中第一次向中国人初步介绍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国人开始较为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先向中国人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瞿秋白则首先向中国人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并于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即《社会哲学概论》和《现代社会学》,从而在中国开启了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先河。

从内容上看,瞿秋白是依据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哲学概论》展示了这样一条逻辑线索:“(一)先从哲学上之宇宙根本问题研究起;(二)继之社会现象的秘密之分析;(三)再进于社会主义之解说”[44];制定了这样一个理论框架:哲学中之唯心唯物论,唯物哲学与社会现象,宇宙之起源,生命之发展,细胞——生命之历程,实质与意识,永久的真理——善与恶,平等,自由与必然,互变律,数与质——否定之否定,社会的物质——经济,原始的共产主义及私产之起源,阶级之发生及发展,分工,价值的理论,简单的与复杂的劳动,资本及剩余价值。《现代社会学》则从第一章 社会学之对象及其与其他科学的关系;第二章 社会科学之原因论与目的论;第三章 有定论与无定论;第四章 社会现象之互辩律;第五章 社会这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哲学概论》中的唯物史观部分,实际上是一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