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林 王于 李淮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总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1]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哲学体系往往以哲学家个人的名字命名,但它并非仅仅属于哲学家个人。康德哲学不仅仅是康德的哲学,更重要的是属于他的那个时代。每个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个性”,但这种“个性”是受时代制约的。法国启蒙哲学明快泼辣的“个性”,德国古典哲学艰涩隐晦的特征,存在主义消沉悲观的情绪,离开它们各自的时代背景都是无法理解的。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哲学思潮、哲学体系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旧哲学的全面清算和批判继承,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达到高度统一,使科学性和革命性达到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特征,充分表明了哲学史上这一革命变革的实质和意义。
黑格尔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发表过深刻的见解,即“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赞同黑格尔的这个深刻见解,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马克思强调,“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2]。恩格斯认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3]。哲学思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的思维,具有思辨性特点;哲学使用的普遍范畴和概念往往造成哲学只是在精神王国中驰骋的假象。实际上,从哲学体系产生的背景以及它的内容和价值取向看,哲学是非常现实的。哲学似乎高耸于天国,可哲学家仍然生活在尘世之中,由哲学家们创造的哲学体系,不管其外表如何抽象,都离不开哲学家所处的时代。哲学不是没有**、没有冲动、没有爱憎的平静的苦思冥想的结果,恰恰相反,它是在时代要求明显地或隐蔽地推动下的一种追求,即以哲学的方式来解答时代向人们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