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在上一章中阐释了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和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共同背景。我们曾提出,作为在同一历史时代产生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和西方哲学家的哲学无论从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方面说都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重要的共同之处。但是我们同时又肯定,这两种哲学分属革命无产阶级和失去革命性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二者必然存在着原则性的区别,同样的历史时代和理论背景在某些方面对二者必然具有不同的意义。关于二者在这方面的共同之处,我们在第一章中已有较多阐释。为了更具体地理解革命变更的独特意义,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阐释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的特殊的依存关系。
1.马克思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
马克思的哲学既然是无产阶级革命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其产生必然以无产阶级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的阶级、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阶级使命、从而能够形成革命世界观为根本条件。因此,为了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最为关键的是全面理解无产阶级怎样发展成为一个意识到了自己的阶级使命的革命阶级。
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相对立而存在的。从资产阶级由一般的市民等级发展成为一个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剥削阶级时起,作为它的对立面的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就已产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1]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与此相适应,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同样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