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在德国产生和流传的哲学流派和思潮极为庞杂,它们大都具有独特的倾向性,也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从近代到现代转型的共性。我们在下面对三种影响较大的思潮的一般情况再做简单介绍。
1.对理性的批判与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出现
在人的精神生活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及其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古老的问题。从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个别的因素来说,在西方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已有所显示。在原始宗教和神话中,理性和非理性处于直接同一状态。荷马史诗既体现了理性的智慧,又迸发出超越理性界限的生命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既展现了古希腊哲学理性的辉煌,也初步论述了意志、欲望、**等非理性的精神对人的行为的支配。柏拉图把人的灵魂(精神)分为理智、**和欲望三部分,并分别对它们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作了较具体的分析。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强调了理智必须伴以**才具有生命力。如果说他们都是在理性前提下来谈论非理性的话,晚期希腊和罗马哲学中的一些流派,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就是把非理性置于理性之上了。普罗提诺当作万物本源的“太一”就是一种超越理性的意志的存在。在欧洲中世纪的精神生活中,信仰占据绝对支配的地位。信仰不仅是超理性的,有时甚至是反理性的,因而信仰主义往往可以掩盖着某种形式的非理性主义。奥古斯丁就在信仰主义旗号下明确地把非理性的意志当作其他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近代哲学使理性主义正式登上了哲学的王座,以致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理性的时代。然而,即使在这一时代,仍有不少哲学家探索、肯定,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意志和非理性因素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英国哲学家中,霍布斯就着重分析过人的行为与意志和欲望的关系;休谟分析过理智怎样服从**、欲望和意志。在法国,帕斯卡尔和卢梭都对一系列有关人的本能、情感和意志的问题提出了超越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的界限的论点,并对后者进行了公开的挑战。我们上面曾谈到,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康德、费希特和谢林哲学都有较多非理性主义成分,甚至集古典理性主义之大成的黑格尔哲学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非理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