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革命变更发生在19世纪中期,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发轫虽然较早,但也只有到19世纪中期才成为一种具有较大普遍性并产生较广泛影响的思潮。因此革命变革和现代转型具有大体一致的时代背景。广义的时代背景可以将自然科学和相关的应用技术以及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发展状况都包括在内。本节先谈社会历史背景。
1.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关系的变更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来说,19世纪的西方各国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决定性的转折过程中。在此以前,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都已有几个世纪的孕育和成长的历史。在资本主义最早兴起的英国,早在1688年就进行过一场非暴力的“光荣革命”。它实际上是以与封建贵族妥协的方式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这一革命的直接积极后果是为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或称工业革命)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走在西方各国前面。1793—1815年,英国在英法战争中取得胜利,由此在工业和海上贸易方面进一步占据支配地位。但在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前,西方各国从总体上说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处于封建贵族的统治之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较晚的德国甚至尚没有改变长期存在的严重的封建割据状态,未能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资本主义在西方各国虽然都已有一定发展,但还未形成一个具有统一市场的资本主义世界。
然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不仅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正式走上政治舞台,确立了资本主义在法国的主导地位,为法国继英国之后进行产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前提,而且对先行的英国和后起的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使西欧各国先后正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在法国革命的鼓舞下,因实行产业革命而壮大起来的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有了进一步的增长,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推动了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的选举制度和议会制度的改革;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德国也开始出现了通过资本主义革命实现统一的曙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法国革命“像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德国的混乱的世界”[1]。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行动上不敢发动革命,但他们在思想上已开始想望革命。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德国古典哲学正是从哲学理论上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的理论形态。1848年在德国终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尽管革命以向容克地主所代表的封建贵族投降而告终,但德国毕竟也由此在经济上走上了独特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