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维特根斯坦在给他的学生马尔康姆的信中说:“假如你不想受苦,你就不能正确思考。”智慧当然有可能给人带来某种痛苦,例如在封建统治下某些思想家为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遭受政治迫害,为真理而牺牲。尽管并不是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如此,可是思考本身作为一种穷根究底的研究,往往是痛苦的,它往往使人牺牲健康、休息、家庭,沉湎于思索,特别是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怀着焦虑和愤怒更是痛苦。
哲学若不想流于空谈,必以追求真理为目的。哲学不是文字游戏,不是思辨,不是概念的战争,哲学应该求真,这一点连维特根斯坦也承认,他说,研究哲学如果给你的只不过是使你能够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逻辑之类的问题,如果它不能改善你对日常生活中重要问题的思考,如果它不能使你在使用危险的词句时比任何一个记者更谨慎,那么,它有什么用?
宗教是痛苦的避难所,它是人处在极端痛苦时的安灵剂。可哲学不是痛苦的避难所,而是通向智慧的大门。哲学与宗教的不同正在于它是积极的探索。宗教是逃避痛苦的痛苦,而哲学是通向智慧的痛苦。
有的哲学家把痛苦说成是存在的必然产物,在他们看来,存在就是痛苦。《道德经》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存在就是痛苦,那人类永远走不出痛苦,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感觉实体。这样来理解痛苦就把痛苦本体化了,完全降低了痛苦在人类探求智慧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