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南墙,是经常上新闻榜的。1993年,北大拆南墙办商业,八年之后,北大拆商街、复南墙。最近,北大南墙又开出了一家以景德镇近代名瓷研究交流为主营业务的博雅文博馆。北大有关人士说,此举的目的是不仅要守住北大的人文品位,而且要让未名湖的气息、博雅塔的光辉辐射到周围更广阔的地区。在目前本市进行的塑造城市精神的讨论中,这则消息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学对所在的城市意味着什么?
大学通常是要定位于特定空间之中的。不管是因为城市为大学提供的场所通常是最为合适的,还是因为大学师生员工聚集起来也会形成一个城市,大学与城市一直是难分难解的。一个半世纪以前,著名英国教育家纽曼曾经把“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聚集在同一个地点”当做他心目中的“大学的理念”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在他看来,大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场所,知识传播也不仅仅以书本作为媒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朝夕相处、讨论切磋,是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今天,“电视大学”、甚至“网络学院”正在蓬勃发展,在这样的时代,纽曼的大学观似乎有些过时,但它也可以提醒我们:大学教育的哪些方面,是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代替不了的?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弥补?
但重要的不仅是城市对于大学的重要性,而且是大学对于它所处的城市可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在现代社会,“城市”的功能不妨理解为“筑城而市”,因而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也往往就是大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北大当年拆南墙,是因为要办商业街,要向市场筹集资金。北大后来重树南墙,并不是因为这座最高学府要退出市场,而是因为它成功地走出了比办商业街更有效的参与市场之路,那就是开办高科技产业。这样,北大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就不再是堂堂最高学府借皇城一角开些摊档聊以度日,而是以“北大方正”这样的著名品牌使首都经济大为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