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求知明理: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像冯契那样创造价值、追求理想、履行责任[2]

字体:16+-

冯契先生不仅作为哲学家建立了一个受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的哲学体系,而且作为哲学教育家和科研单位领导对上海、尤其是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社科院的哲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冯契先生的职业哲学家生涯开始于1944年9月,那时他从西南联大毕业,受聘担任云南大学文史系的哲学和逻辑学讲师。1946年8月他从昆明来到上海,先后在同济大学、上海纺织工学院、复旦大学、大夏大学等学校任教或兼课。1951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在大夏大学等高校及院系的基础上成立,“文革”后担任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的周抗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的首任党委书记。冯契先由大夏兼课老师转为师大兼课老师,后被正式聘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53年,学校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冯契担任副主任。1954年,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修科改为政治教育系,冯契担任副系主任。1955年,学校举办哲学研究班,选拔了袁运开等5名理科优秀青年教师,加上政教系的青年教师丁祯彦,在冯契指导下阅读哲学原著、研究哲学问题。丁祯彦后来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的所长,袁运开在担任校领导(先为副校长,后为校长)之前,则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负责人。这两个所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与张天飞担任首届主任的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整合,构成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主体。

华东师范大学这些哲学系所都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这以前,冯契参与建设的专业哲学研究机构,主要是上海社科院的哲学研究所。上海社科院成立于1958年9月,其哲学所成立于1959年8月,由原党委书记李培南兼任所长,冯契兼任副所长。哲学所的基础是原有的哲学教研组,主要以研究现代哲学问题为主,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史和逻辑学三个研究组,1961年增设自然辩证法研究组。那时的上海社科院设在现在的华东政法学院的校园内,离华东师范大学和冯契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一村的寓所很近。冯契先生就在当时还相当冷僻的沪西一隅埋头研究、教学,包括开设列宁《哲学笔记》系列讲座、主持编写中宣部项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上海版及后来的华东版)、编修《辞海》哲学条目、指导两个单位的青年同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