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求知明理: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从“同一个梦想”出发谈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

字体:16+-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其核心颇近于时下对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议论,但与“普世价值”论的许多赞成者和批评者对它的理解相比,北京奥运会的这句口号包含着一些颇为不同的含义。

“普世价值”是相对于“特殊价值”而言的,而当代世界的一大特征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得到普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尽力寻找诸多“特殊价值”掩盖着的“普遍价值”,以为若找不到这些价值的话,人们就不可能相安无事乃至彼此合作;而有些人则干脆对世界和平、文明对话放弃追求,因为在他们看来,“普遍价值”的说法不过是特殊价值的纹饰和伪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提示我们,在上面两种观点之外,还可能有第三种选择。

“梦想”区别于“现实”;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群体之间在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种种障碍和隔阂,但他们却可以拥有同一个美好梦想;“梦想”区别于“理论”,来到北京的五大洲的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哲学理论和其他理论,但他们都可以分享同一个朦胧梦想。无论是“友谊、团结、公平”,还是“更快、更高、更强”;无论是“追求卓越”,还是“重在参与”;无论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还是“人文奥运”——不同的人们对奥运会所象征的这“同一个梦想”的具体内容会有不同理解,但那么多国家的那么多运动员、教练员、观众、记者和国家元首来到北京,充分说明了这个美好而朦胧的梦想的普遍的包容性和广泛的吸引力。

梦想虽然不同于现实,但并非没有现实的作用和力量。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仅在于我的性别、职业、国籍等“现实因素”,也在于我的信仰、追求和“梦想”。梦想往往是无法实现的,但即使无法实现的梦想,也会产生现实的作用。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造就了一位旷世圣人;司马迁明知孔子对他来说高不可及,但对于这位“虽不能至”的“至圣”的“心向往之”,却既留下了一部不朽名著,也造就了一个伟岸人格。迄今已经29届的奥运会的现实与现代奥运会创始人的初衷未必完全符合,但没有顾拜旦那时候的梦想,就没有这几天全球数十亿观众和他们所心爱的运动员们的喜悦、荣誉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