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任洪渊的诗

词语化石

字体:16+-

1966—1976

1988年,在《我的三个文学世纪》中有一个片段:“直到今天,那些烧成灰烬的诗题仍然在闪烁:1967年的《我悲怆地望着我们这一代人》,1968年的《幽燕行》,1971年的《致萨哈罗夫》,1972年的《黄昏未名湖》,1973年的《登月》,1974年的《明十三陵》,1976年的《清明祭》。”

扔进火中的还有,1969年的《红卫兵》,1970年的《彗星》,1975年的《青铜时代》。

那是我逐年写作的编年组诗《1966—1976》。

1966年的《北京古司天台下》,意外地遗忘在一本旧版书里。

1970年的《彗星》重写成1980年的《彗星》,阴郁没有变成苍郁,还多少带着忧郁。

1973年的《登月》重写成1985年的《最后的月亮》,同一主题的变奏。

1975年的《青铜时代》重写成1985年的《青铜时代》,一篇败笔。

1976年的《清明祭》重写成1979年的《清明祭》,掩饰了彷徨,但是掩饰不住怯懦。

只有1976年的《黑陶罐里清莹的希望》,一直在我的口中回响。

一些没有在火中成烟成灰的词语,化石一样重现在我90年代的随笔中。

在自然博物馆,我看见过用石膏镶嵌化石还原的恐龙。我能不能够也用今天的词语镶嵌昨天的词语化石还原,但是还原什么?

我知道恐龙是史前巨兽。高僧才有舍利子。我也有词语化石?允许我在修辞上假装狂傲一次。

1967 我悲怆地望着我们这一代人

Печально я гляжу на наше поколенье

Печально я гляжу на наше поколенье!

Его грядущее — иль пусто, иль темно.

Меж тем, под бременем познанья и сомненья,

В бездействии состарится оно.

М.Ю.Лермонтов《Дум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