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任洪渊的诗

第二辑 还是那个太阳

字体:16+-

我的2007独白

一个没有明天的黄昏,不是前夜

有多少双眼睛延长了那个黄昏?

1991年12月25日的落日落下了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那一面红旗,一片最后的落霞。

落下了,一次没有开始的结束。向往千年的“明天”过早失落了,到黄昏,再无人守候黎明。俄罗斯有暮色连着曙色的白夜,还要有回到昨天的明天。还有多少双眼睛在延长那个黄昏?

无尽的暮霭。

连萨哈罗夫院士也没有或者不愿走出那个黄昏。20世纪70年代,在一个又一个11月7日风雪的夜晚,萨哈罗夫年年孤独一人肃立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静静的雪地重叠了他和普希金铜像的身影。普希金几乎就是自由俄罗斯的一个召唤词。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它现存的一切语言,都将传诵我的名字,无论是骄傲的斯拉夫子孙,是芬兰人,以及现在还是野蛮的通古斯人,和草原上的朋友—卡尔美克人。但是铜像下的萨哈罗夫是一个沉默的回答。俄罗斯雪祭,映过十二月党人的绞刑架,映过向西流亡与向东流放的路,也把萨哈罗夫孤零零的广场映在自己的白色雪史中。

俄罗斯听到了萨哈罗夫氢弹的爆炸和他无声的愤怒。不过,无论是前期萨哈罗夫的政治物理学还是后期萨哈罗夫的物理政治学,都不属于“明天”。消失就消失在黄昏的朦胧里吧,何必不到黎明,消失在暧昧时辰的暧昧人影里。守着黄昏的萨哈罗夫离谁最近?

曼德尔施塔姆也一直生活在果戈理背后的黑夜里,黑夜太长了,以致他有一双被嵌入黑夜的眼睛。眼睛,一双双望不破黑夜的星辰,落进了黑夜,加深了黑夜,甚至,嵌进黑夜—他的眼眶成了黑夜延展的新边界。

黑夜和地狱是一种颜色。古米廖夫、曼德尔施塔姆和阿赫玛托娃注定是生来重读《神曲》也重写《神曲》的。他们在俄语中找到了“但丁的语言”。他们俄语的Дант(但丁)就是Я(我),除了斯大林,大概没有第二个人不叹赏他们这一个世纪性的人称代词。“但丁的俄语”是他们的独白,对话,询问,引言,转述,插入语和应答的肯定词与否定词,尤其是突然映照他们一个个相同字词的千年互文。曼德尔施塔姆的《论词语的本质》引古米廖夫的《词语》为题辞,阿赫玛托娃的《关于但丁的演讲》又是曼德尔施塔姆《关于但丁的谈话》的尾注—他们的词语与词语互相碰响,擦亮,一个语言冷辉照人的“白银时代”,与雪同色。囚禁,流放,处决,他们的语言都拒绝再增加一个愤怒词,仇恨词,诅咒词。出于人的高贵和高尚,他们宁肯把地狱改写成炼狱,把苦难改写成受难,把牺牲改写成祭献,他们面对生命的毁灭是悲悼:曼德尔施塔姆和阿赫玛托娃悲悼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悲悼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之后,他们银灿灿的词语,就是教堂的白银祭器,悲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