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私有财产出现,剥削和压迫现象出现,社会不公正现象出现,人类由此开始了漫长的逐梦和筑梦的时代。正如列宁所说,“‘为别人而工作’这一事实的存在,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被剥削者本身和某些‘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对抗这一制度的理想”[1]。无论是古代中国人的“大同”“桃花源”还是古代西方社会的“理想国”“千年天国”,都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们对自身所处现实的不满、抗议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这个意义上,莫尔的“乌托邦”不过是人类古老梦想的近代化,它在吸收古代思想元素的基础上,借助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现实素材和时尚的文学表现手法,找到了批判现实社会、擘画理想蓝图的新形式。此后众多的乌托邦主义者均借助“乌托邦”这一思想形式,成功地表达了对自身所处时代不公正现实的抗议和对美好未来的寄托。自莫尔以来,乌托邦思想在各种形式的乌托邦的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循环中得到丰富、充实、升华和拓展。历史发展到今天,乌托邦思想所承载的内涵已极其庞杂,但它批判现实、追求美好理想的基线却是始终如一的。
乌托邦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人类乌托邦思想体系中最耀眼、最斑斓的一页。从16世纪初莫尔撰写《乌托邦》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止,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维拉斯、温斯坦莱、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以及布朗基、卡贝、德萨米、魏特林等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前后相继,薪火相传,构成了人类历史进步阶梯上的重要一环。乌托邦社会主义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反映了人类进步的思想要求,它关于自由、平等、公正、富裕、和谐、民主等理念体现了对人类的终极价值关怀,已经融入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的精神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