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云:「李善注《文選》,其中多有《韓詩章句》,常欲寫出。」方子。○愚按:先生有意寫出《韓詩章句》,前宋景定间,浚儀王應麟伯厚本先生意,於《文選注》及傳記、《說文》《爾雅》等書,凡所述齊、魯、韓三家詩,皆萃為一編,名曰《詩考》,今附見於《集傳》之後,以廣先生之意云。
○《漢書》傳訓皆與經别行,三傳之文不與經連,故石經書《公羊傳》者皆無經文。《藝文志》:《毛詩經》二十九卷,《毛詩傳》三十卷[1]。是毛為詁訓[2],亦不與經連。馬融為《周禮注》乃云欲省學者兩讀,故具載本文。然則後漢以來,始就經為注。未審此《詩》引《傳》附經是誰為之[3],其《毛詩》二十九卷不知併何卷也[4]。
○恭父問:「《詩》章起於誰?」曰:「有『故言』者,是指毛公,無『故言』者,皆是鄭康成。」賀孫。○愚按:如古注《關雎》篇末云:「《關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注「五章」,鄭所分,「故言」以下是毛公本意是也。
○歐陽文忠公有《詩本義》二十餘篇,煞說得有好處。愚按:歐公《本義》十四卷,通計一百二十篇,僴錄「二十」字恐誤。有《詩本末論》[5],又有論云何者為詩之本、何者為詩之末。詩之本不可不理會,詩之末不理會得也無妨。其論尤好。近世自集注文字出,此等文字都不見有了,也害事。僴。
○因言歐陽永叔《本義》,即曰:「理義大本復明於世,故自周、程,然先此諸儒亦多有助。舊來儒者不越注疏而已。至永叔、原父、孫明復諸公,始出議論[6]。此是運數將好[7],理義漸欲復明於世故也。」又曰:「《本義》中辨毛、鄭處,文辭舒緩,而其說直到底,不可移易。」。
○龜山說《關雎》意亦好[8],然終是說死了,便詩眼不活。伯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