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在长期的发展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史家,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传统。在这些优良传统中,最为后人所重视的是:秉笔直书,追求信史的传统;关注社会,经世致用的传统;讲求德、才、学、识,倡导史家自我修养的传统;重视彰往察来,读史明道的历史教育传统;史书内容的丰富性和史书体裁的多样性相互统一的传统,以及注重史文文采的传统等。这些优良的史学传统,伴随着史学的发展而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意义。
本文所说的,是这些优良史学传统中的一个方面: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重视修史的传统及其对于文明传承的重大意义。
一、重视修史与文明传承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和它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中华文明为什么不曾中断而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首先,从历史发展的全局来看,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其二,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
其次,从一个文明的文化发展史来看,其是否具有连续性的标准或要求,也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内容的连续性。如果我们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世界上的各文明古国,其中大多数在文化发展史上不是已经中断了连续性,就是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连续性。”而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语言文字和学术传统都具有自身的连续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未曾发生爆发性的断裂现象”;二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从未中断”,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在历代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著作中都有鲜明的反映[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