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为中国史学步入21世纪而作[1]
21世纪已经到来,人类历史开始了又一个新的百年的征程。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和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参与新世纪的建设。中国史学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步入21世纪。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此时此刻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其实也是一个老问题,那就是: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这些年来,人们重视发展经济,重视科学技术,无疑是顺乎历史潮流的。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自亦应有合适的位置。这里说的合适的位置,一是指它应有的位置,二是指它实际上是否处在应有的位置之上。对于其他学科的情况,不可妄说;对于史学来说,它在社会中所应有的位置和实际所处的位置,恐怕是值得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之所以重要,一则是这个问题的性质非常重要,二则是这些年来史学被人们误解得太多、太深。这两点,不讨论清楚,其消极影响当不仅仅是关系到史学的发展,还会涉及社会的发展。兹事重大,不可轻视,更不可忽视,乃旧题新议,陈述浅见,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借以祝福步入21世纪的中国史学前程远大,为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一、一个有长久传统的重要话题
史学在社会中应处于怎样的位置?这是一个有古老传统的话题。古人虽然没有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述它,但他们的所言所作,往往都表明了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意向。在久远的古代,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突出地表现为它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譬如,所谓“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2]这里一方面说明了史官的职责和记事的原则,另一方面说明应让后人读到合乎“法度”的历史记载,而更重要的是使当时的“君”懂得自律,谨慎地处理政事和其他事务,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懂得孟子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春秋》,天子之事也。”[3]其意谓撰写史书,必然包含对有的人和事或是赞扬,或是指摘,使人们有所警示。在西周,这是天子主持下史官们要做的事情。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惧,作《春秋》”,并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4]可见,从天子主持撰写史书,到诸侯主持撰写史书,再到孔子以私人身份撰写史书,其中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史书对于社会生活特别是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意义。到了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即西汉前期,司马迁对《春秋》的认识是“《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5]。司马迁强调了“辩是非”“治人”“道义”拨乱反正等,把《春秋》的社会作用阐述得更加清晰了,其主旨则仍在于政治统治的原则。